碳中和“帽子”满天飞 减碳如何才能不跑偏?
既要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又要坚决遏制“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上述观点后,8月17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再次明确表示,有些地方、行业、企业的工作着力点有所“跑偏”,采取的行动措施不符合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先立后破的要求。要抓紧制定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及时发现并纠正相关问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跑偏、不走样。
“一刀切”、蹭热点须纠偏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后,今年以来,各地开始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发布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省级层面,上海、福建、海南、青海等地提出在全国达峰之前率先达峰。
不过,在“碳中和”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各式各样运动式“减碳”的问题,目标设定过高、脱离实际是其表现形式之一。例如,有的地方、行业、企业“抢头彩”心切,提出的目标超越发展阶段;有的地方对高耗能项目搞“一刀切”关停;还有的金融机构骤然对煤电等项目抽贷断贷。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7月30日召开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就曾指出,有的地区笼统地将石化产业纳入“两高一资”领域,并把原料煤和燃料煤都计入能耗总量的做法,以及一些地区没有统筹经济发展,只是简单强调控制能耗总量和提前碳达峰的做法,都严重制约着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不能区分合成氨、烧碱、电石等真正高耗能煤化工产品与高技术含量的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的本质区别,不仅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还将极大制约高端制造业以及航空航天、国防强国目标的实现。”傅向升说。
此外,还有些地方对节能减排工作不够重视,能耗“双控”落实不力。有的行业没有扎实做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而是寄希望于某种技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有的机构蹭热度、追热点,热衷于打标签、发牌子,碳中和“帽子”满天飞。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碳中和概念多次大涨,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可能蹭热点的行为也加强了监管。3月,惠博普因碳中和相关工艺技术股价涨幅异常,公司发布公告称,“该类工艺技术未来形成订单的情况以及对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随后,公司收到关注函,要求说明在碳中和业务方面的研发投入、研发进度等,说明公司自称有一定技术积累和业绩的详细原因及其合理性,是否存在“蹭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
“其实很多被扣上‘碳中和’帽子的企业,最核心的逻辑还是这个企业是不是真正在做碳中和的业务,业务本身在市场上有没有足够的技术优势,在技术方面必须要有足够的积累才可以。”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资本市场炒作一定会有人接盘和造成损失,投资人需要关注投资风险。新能源和环保领域当前都是‘碳中和’概念,这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关键点还是在基本面,就是双碳目标是否对一家企业造成实质性利好”。
制定完善“1+N”政策体系
为何会出现运动式减碳现象?盘和林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过去数年,地方政府政绩评价方式逐步改变,不再以GDP论英雄,而是增加了综合评定项目。而在综合性评定方式下,当前地方政府在政策推进上一般遵循热点原则,对国家推进的政策不遗余力地推进,但推进过程中往往受制于行业认知能力的跟进,对于一些产业,不了解产业细节,不按照产业发展规律,盲目地以简单化的方式推进政策导向,从而出现了一些运动式政策激励的问题”。
江瀚也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有些地方为了完成自己的减碳任务,采用所谓运动式减碳的方法,但实际上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做表面功夫,并没有达到实际效果”。
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此提出明确要求,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既要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也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先立后破’的关键是先立规则,在规则框架、法治框架下推动减碳,不能在规则之外想当然。要坚持法治化治理碳排放,利用好市场和政策双机制。”盘和林说。
孟玮介绍,国家发改委承担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将及时发现并纠正相关问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跑偏、不走样。
此前,在7月24日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曾介绍,1+N政策体系将陆续发布指导意见,这是顶层设计。它将在十个领域采取加速转型和创新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是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但目前存在遏制“两高”行动乏力的现象,有的地方口号喊得响,行动跟不上,有的地方甚至违规上马“两高”项目,未批先建问题比较突出。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近期陆续向8个省区反馈督察意见,指出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盲目发展“两高”项目的冲动。由于“十三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了松松劲、歇歇脚的念头。特别是面对碳达峰、碳中和刚性要求方面,呈现大上、快上、抢上、乱上“两高”项目的势头。
国家发改委8月17日印发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也显示,从能耗强度降低情况看,今年上半年,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个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10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全国节能形势十分严峻。
国家发改委要求,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9省(区),对所辖能耗强度不降反升的地市州,今年暂停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并督促各地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
纠正运动式“减碳”的同时,也要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政府应当如何做?
孟玮介绍,近期,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检查,督促各地压减拟上马的“两高”项目350多个,减少新增用能需求2.7亿吨标准煤,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能耗‘双控’制度,制定出台三年工作方案,指导各地扎实有力有序做好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把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拿下来,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吕银玲
原创文章,作者:科教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阅读:0
每日必读
-
颂钵疗愈师杨海娟甲辰寒露莅临安商智库参访交流2024年10月8日,甲辰龙年寒露,颂钵疗愈师、心理咨询师杨海娟女士,受邀莅临安商智库参访交流。 李伟伟表示,围绕解决企业...
-
杜耀峰:敬佩李荣兄弟李荣现在成了绘画名人,书画研究院长等,但我还愿意称他“兄弟”,因为他还值得称作“兄弟”。1995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作为陕...
-
李伟伟受邀出席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30年庆典暨区域经济创新建设及律师事务所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三十而励,筑梦百年。12月20日,在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三十年之际,区域经济创新建设及律师事务所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
-
盘点中国院士伉俪 陈竺陈赛娟夫妻压轴在我国科学界,两院院士一直是最高荣誉。两院院士评选一般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仅仅选出一百多人,历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也不过...
-
致敬上海交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陈赛娟,女,1951年5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
-
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及上游河道将实现“八无”据密云水库综合执法大队党组书记、大队长宇兴评介绍,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一周年,密云区委...
-
2023全健康高峰论坛圆满举办院士莅临、群英荟萃。2023 年 4 月 22-25 日,“2023全健康高峰论坛”在西安建国饭店圆满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指...
-
定安文化创始人王之韵在陕西省第二届教育联盟大会上的发言2021年4月11日,陕西省第二届教育联盟大会在大秦温泉养生苑御议厅隆重召开,来自全省的数百家教育单位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陕...
-
健康中国行动优秀故事征集活动启动 《健康中国观察》杂志主编柴广翰圆桌对话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宣传教育部主任贺海燕、健康中国观察杂志主编柴广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中心主任...
-
两会“碳中和”概念引热议:千亿“光伏一哥”隆基股份有何先行之见?水电的巨大调节能力由于电力体制的原因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国内有全世界最大的水电装机容量,水电满负荷运行时间不到全年一半...
-
MedBrain在银川发布 钟南山、樊代明等20位院士现场出席发轫而起,致知力行。平台以院士专家医学智慧七年的沉积,深耕人工智能创新医学应用,始终坚守在医疗智能创新最前沿。接下来...
-
四川广元大山深处的网红名校范家小学双减侧记随着双减政策在全国各地实施推广,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让很多家长拍手叫好。在四川省有一所学校,早在5年前就已经在双减的道...
热门活动
热门话题
热门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