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发布
5月10日上午,陕西省教育厅印发《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分义务教育和普高招生作出规定。
加快推进户籍房产等信息
与义务教育招生平台共享
在义务教育招生阶段,《通知》重申:依法保障入学权利、科学合理划分学区、坚持“公民同招”政策以及坚持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报名、同步招生,保障特殊群体入学等原则。
同时要求各地通过多种方式提前向社会公布招生工作方案,明确招生流程和时间安排,优化报名登记、递交证明材料、审核相关资质等程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快推进户籍、房产、社保等入学相关信息与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平台共享,逐步实现网上报名、材料审核和录取,切实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凡当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区)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严禁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
鼓励各地探索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
坚持免试就近原则,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要求,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常住人口学龄儿童摸底调查制度,加强生源分布情况分析,根据适龄儿童人数、学校分布和规模、行政区划、交通状况等因素,科学划定招生片区范围。根据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实行单校或多校划片。学区划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对出现学校布局调整、学龄人口变化较大等情况,应在广泛征求意见、综合研判分析、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学区范围,并做好宣传解读工作,合理引导家长预期。鼓励各地探索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帮助家长解决接送孩子不便的实际问题。
按照教育部关于严格控制“大校额”“大班额”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按照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的人数,严格控制起始年级“大班额”。
鼓励通过小学、初中强弱搭配等方式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坚持“公民同招”政策。坚持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报名、同步招生。公办小学一般采取登记(报名)方式入学,公办初中一般采取登记(报名)或对口直升方式入学。实行小升初对口直升的,鼓励通过小学、初中强弱搭配等方式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县(区)学生入学需求,所在县招不满且审批机关为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可以在审批机关管辖区域内适当跨县招生,不得跨设区的市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加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招生管理,不得假借民办学校等名义招收中国籍学生。严禁以集团化、联合体等名义进行招生,集团化、联合体内各学校招生后学生不得跨校流动。
合理调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和招生规模
适应改革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在普通高中招生方面,《通知》要求明确招生主体及范围:建校已满三年但未通过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评估的学校不具备招生录取资格,不得分配招生计划。
坚持属地招生原则,实行“公民同招”。
科学编制并一次性下达本行政区域内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严格控制班额,杜绝高一年级新增“大班额”。严格落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省级备案制度。
地处县域(及不设区的市)的普通高中应在本县域内招生;地处设区市城区的普通高中应在所在区或若干城区内招生,原则上不得在县域招生,具体招生范围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辖区内县域学位不足或生源不足的,可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辖区内统筹调剂,按照同一方式和标准录取学生。省直管县(市)的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其招生计划、招生录取和学籍注册等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负责。
各地要按照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普协调发展,合理调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和招生规模,适应改革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确保到2024年全面取消
承担国家特殊人才培养任务外的跨区域招生计划
《通知》重申:继续压减跨区域招生计划,确保到2024年全面取消除空军、海军青少年航校等承担国家特殊人才培养任务外的跨区域招生计划。跨区域招生学校所在市(区、县)教育局须提前与生源地市(区、县)教育局会商招生计划、条件、程序以及学籍转接等事宜,并进行公示。
将优质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不低于50%的招生计划定向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含民办),向办学质量提升明显的薄弱初中倾斜,定向计划不得跨区域分配。体育、艺术、小语种等特殊类型招生可在设区市范围招生,原则上招生计划不得超过学校计划总数的5%。
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
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
在义务教育招生阶段,《通知》要求深入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学,不断提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对于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方式入学就读。
认真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关于在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和有合法稳定就业、住所等规定要求,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
实行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的地方,要完善积分规则,确保符合《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
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对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及其他各类优抚对象,依据有关规定落实义务教育优待政策。
在普通高中招生阶段,要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属地考试和招生录取工作。同时要为残疾学生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提供便利。认真落实教育优待政策,军人子女、公安子女和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按照《陕西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有关规定,除国家规定的照顾政策外,其他地方性加分项目一律取消。
各地和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充分利用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加强日常监管,严格实行“人籍一致、籍随人走”,强化普通高中新生学籍建立工作各环节审核。各普通高中学校要确保学籍注册与招生录取、实际就读一致,严禁招收“线下生”,严禁“空挂学籍”、违规建立学籍、无本校学籍实际就读等行为。
原创文章,作者:科教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阅读:0
每日必读
-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名单曹雪涛陈赛娟(女)陈薇(女)陈香美(女)陈肇隆陈志南程京丛斌丁健董家鸿樊代明范上达付小兵顾晓松韩德民韩雅玲(女)郝希山胡盛...
-
陈君石院士:利用互联网+,提高医药卫生专业水平,增强国人身体素质2021医生云大会 | 陈君石院士采访陈君石,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196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
-
曾溢滔院士在2021医生云大会演讲:《出生缺陷和地中海贫血在MedBrain系统中的成功应用》曾溢滔院士表示,患者资料的完善,检测数据的准确,临床诊断的真实,这三点是目前医学研究的难题之一。对此,曾溢滔院士团队...
-
中国抗癌协会四大培训基地落户重庆中国抗癌协会四大培训基地落户重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供图3月1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合临床、防筛、康复、科普四大培训...
-
樊代明院士:全球每4个肿瘤患者就有1个中国人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在郑州召开,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介绍说,肿瘤现在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尤其在中国,世界上每...
-
北京—莫斯科,世界瞩目的握手时刻“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
子洲县吴家塔村小伙马雄伟荣获西安抗疫先锋奖杯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镇的返乡青年马雄伟,在获悉西安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后,心急如焚、彻夜未眠,在工作单位第一时间报...
-
大专家.COM平台主席丨樊代明:从战士到院士1657070629(1).jpg 樊代明,1953年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和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大专家.COM平台主席,消化内科...
-
京港高铁安九段开通运营京港高铁安庆至九江段开通运营,合肥至南昌实现高铁直通,这标志着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港(台)通道商丘至深圳段全线贯...
-
西京骨科军医晨跑抢救心脏骤停老人11月27日早上8点左右,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一老年男性锻炼时突然晕倒,呼吸心跳骤停,西京医院骨科上官磊医生恰巧晨跑路...
-
柞水英才徐宗德,从民办教师到当代词作家低调做人,视名利如云烟;淡然处世,笑奢侈似草芥。徐宗德用诗词为时代高歌,用他的舞台承载眼前的斑斓世界,用他诚挚的心向...
-
天颐堂创始人张琳先生荣任科教网首席健康顾问10月12日,中国知名导演、西咸新区传朗影视CEO、科教网首席影视顾问肖齐先生一行,前往位于西安市自强西路的西安天颐堂中医...
热门活动
热门话题
热门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