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40多年,樊代明院士总结了“人体7大自然力”

      “肿瘤治疗要‘分而析之’‘合而治之’,不同的人、不同的细胞群体要分开进行分析,组建多学科整合诊治团队,制定个体化的整合诊治方案,实现最优化整合诊治效果,最终实现‘合力治之’‘合理治之’......”4月15日,在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新闻发布会暨“百年百县”科普火炬传递活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以《整合肿瘤学》为题,带来重磅讲座。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健康关系理论,传播健康思维认识。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谈古论今、娓娓道来,生动活泼的演讲不断赢得在场500余名嘉宾的阵阵掌声。

      樊代明院士都说了啥?有哪些金言金句呢?来一睹为快!


      整合医学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整合医学是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是引领未来的新医学体系,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整合医学不仅能治愈疾病,还能让人们追求生活得更健康、更有质量,进一步延长寿命”。


      肿瘤治疗从“分而析之”到“合理治之”

      樊代明说:“随着医学技术进步,肿瘤诊疗的方法更加多样性。但这些新技术、新药,不是对每个患者都有用。盲目过度治疗,不仅治不好病,反而会加大患者痛苦,造成更多伤害,甚至加速病情进展,只有通过多学科整合,聚集各学科高精尖、伤害最小、对患者生存最有利的‘优势技术’进行治疗,才能让患者最大化受益。”  

      “肿瘤不是单因素、单病因,它是多阶段、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仅靠一种治疗手段的单打独斗不能起到彻底作用,只有整合资源力量与学术思想,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才可能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从‘分而析之’到‘合而治之’,实现‘合力治之’,最终‘合理治之’”。


      治病要提倡善和美

      “治病要提倡善和美,善就是医生对病人的呵护,美是把医术当成艺术来做。看到检查指标,不要简单的看为健康规定标准,检查结果见到阴影,不要直接认定患者得了癌症。现代医生应当拥有多元思维,需要锻炼超出常人的智商和情商。救死扶伤固然重要,医学人文也应得到重视,医学可以通过辅助自然力量来治疗人体疾病。”


      用整体思维看健康

      健康没有唯一的绝对的标准,不该做的一定不要做,要用协调整体思维看问题,这样就会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属于每个人。


      掌握健康三字经

      针对健康中国战略,樊代明院士提出健康4要点,包括全民健康,全程健康,全身健康,全能健康。

      提出学习“健康三字经”,即“三间健康学”,包括空间健康学,人间健康学和时间健康学。掌握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时间的关系。


      “自然力”与整合医学

      “自然力”概念的提出与发展,正是整合医学不断丰富完善的重要内容。未来医学的发展,仍然需要研究病因、病机,依然是医学研究与医疗实践的重要参考和对照,但未来医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应当是研究自然力,认识自然力,检测自然力,呵护自然力,增强自然力。其实,不论是中医、西医,从其一开始产生,就是以人的“自然力”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在更高层次和维度上,让医学回归本源。”樊代明说。

      

       “七大自然力”详解

      “自然力”是人体保证生命健康的、相互联系依存的所有力量和因素的总和,是人与生俱来的,随着人生命的消长而消长。人离开这个世界,意味着“自然力”全部消失了,反之亦然。

      “自然力”,可分为七种:自主生成力、自相耦合力、自有代谢力、自发修复力、自控平衡力、自我保护力、精神统控力。

      

     

     第一种是自主生成力。每个人最初的生命都是爸爸妈妈孕育出一个受精卵细胞,这个细胞不断分裂,经过约41代分裂形成了50万亿左右的细胞,由自组织的功能把不同的细胞组织成不同的器官、系统等,最后形成具有各种功能的完整人体,这些细胞最后长成了一个人体,无数个体再经过若干年形成了人类族群。因此,自主生成力值得我们在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中好好利用。


      第二种是自相耦合力。人的身体,细胞与细胞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等等是相互协调的、相互耦合的。比如说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时,要想拿冠军,就要跑得很快,心跳、呼吸等都得同步加快、自相耦合。如果心脏还是保持平时的跳动节奏与力量,甚至不跳了,不就成了马拉松猝死了么?如不幸染上新冠病毒而去世的人,整个身体都感染了病毒都受影响,但为何是肺部产生的肺炎成为主要的死亡因素?是不是只有肺这个器官或呼吸系统出了问题,其他器官、系统耦合有没有问题呢?是不是人体的自相耦合力都出了问题?光请呼吸科专家,光治肺行吗?这个防治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


      第三种是自有代谢力。人活着,就会不断新陈代谢。比如,水喝多了,可通过汗液、尿液排出来,不然人就成了“水人”。还有,你去年见到的我,和今年见到的我,其实不是同一个人。为什么?我每天都在吃饭吸收能量,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交换氧气,身上的细胞,在不断死去、也在不断新生。严格来讲,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人。包括骨头、骨细胞,都和原来的完全不一样。骨头的存在是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两种细胞平衡的结果。所以,“一把老骨头”这句话是不完全对的。我们天天都在“翻新”,总是以一个全新身体或状态应对自然环境的挑战,并满足自体的需要。


      第四种是自发修复力。人体和其他生命体不一样,哪个部位、器官坏了,在一定限度内,能自发生长修复起来,功能也会有所恢复。比如皮肤表面有伤口,伤口长到原正常皮肤的程度后不长了;如果继续长就是增生,形成疤痕;再过度增生就长成肿瘤。肿瘤是人体自发修复功能不能适度遏止的结果,这在身体表面、身体内部,道理都是一样的。研究表明,百岁男性老人基本上每人都有前列腺癌。如果人身上长了肿瘤,不要害怕,某种程度上说明人体“需要”这个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肿瘤患者做了切除手术后,生存时间反而不长,而有的病人不做手术反而生存期较长。现代医学也越来越强调带瘤生存,不轻易手术、放化疗。这里我说的不是不手术、不治疗,该治疗的,比如早期在“敌弱我强”时那就要做,但到了晚期在“敌强我弱”时硬做手术,硬做化疗或放疗,可能会得不偿失,因为会损伤病人的自然力。

     

     第五种是自控平衡力。生命的存在,人的健康,是以总体、大致的平衡为必要前提的。这种平衡,既包括物质的平衡、结构的平衡,也包括功能的平衡等。一方面,失衡就容易生病,失衡越多、程度越高病情越重,失衡超过一定限度可能致命;另一方面,健康是高水平的平衡状态,但人生病了,人体会从失衡态又慢慢走向低水平的平衡态。因此,真正的健康,是保持高水平的平衡态。治疗,就是尽可能恢复人体的平衡态,最好是恢复到高水平的平衡态。

     

     第六种是自我保护力。它是与自控平衡力有很大关系、同时又被一些人误解的另一种“自然力”。有一种观念认为,人生病,是因为细菌病毒等这些人体外部不好的东西,进入了人体,所以,“保护”意味着“消灭”。其实,人生病时表现出的症状,都是在保护自己。比如咳嗽、呕吐、腹泻等,都是人体自我保护的反应。医生应该在此基础上帮助你把不好的东西排出体外,让身体更好、更快恢复健康。人与细菌、病毒在不断对抗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甚至有人说“超级细菌”的出现都不是天方夜谭;病毒不断变异,但疫苗研发速度远远落后。如果医学只沿着这一条路走到底,最后的结果,会不会是人类阵地越来越小?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身上的细菌病毒,加起来都有2至3斤重。我们要学会与生物共生,与微生物共生共赢。所以,自我保护力,不是人类消灭细菌病毒,而是一种平衡状态下的共生能力。对肿瘤的手术放化疗等,都是以杀死癌细胞、消灭肿瘤为目的,但通常都会影响病人的自然力,所以医生施行治疗时,一定要权衡利弊。


      最后一种是精神统控力。这个精神统控力,是统控前面所有的“自然力”。人类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大脑不仅可以创造,还能产生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为什么人人身上都有癌细胞,但有人长成癌,有的不长成癌?为什么癌症病人有人活得长有人活得短?有的病人感染了用抗生素效果不佳,而有的不用抗生素都可以康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病人的精神统控力较为强大,能有效增强“自然力”。当然,这个力量受到损害,就可能得抑郁症,甚至精神疾病。

      我们必须对医学树立正确认知。人类与疾病做斗争,应主要依靠人体的“自然力”,同时辅以医学手段进行适当干预。主体是人,客体是医学,不能主客倒置,重视了医学,把自己给忘了。


      此外,樊代明院士就大会筹备工作以及部分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肿瘤防治热点话题,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问:癌症患者应如何科学合理的做好出院后的康复?

      樊代明:对患者来说,所有的治疗不仅是对肿瘤细胞的损伤,同时也是对人体的损伤。手术是机械性的损伤、化疗是化学性的损伤、放疗是物理性的损伤,生物治疗是生物性的损伤,医生不恰当的话语还可能给患者造成心理损伤。应给予患者各方面全方位的呵护,使其尽量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有利于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问:2021CCO大会将在哪些方面推动我国癌症防治自主创新工作?

      樊代明:本次大会设置近百个分会场,在历届大会中数量最多,涉及多个肿瘤、不同研究方向。40多位院士,2000多名国内顶级医学名家,以及医、研、企、管理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同道预计4余万人,将力图回答当下肿瘤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重大问题,探索解决肿瘤预防、诊断、治疗的合理方法。

      同时,本次大会将举办沉浸式融合医学艺术特展,实现医学与艺术的跨界整合,通过敬畏生命、智创未来、和合共生三大板块,在防癌、抗癌的过程中,关注疾病本身与人的功能,改变患者对医疗认知的固有印象,探寻大健康医学人文的未来。

      正是一次又一次大会的开展,我国肿瘤防治工作的能力将得以不断提升。


      问:“MDT2.0”对提高我国肿瘤的诊疗水平有什么价值?

      樊代明:肿瘤的异质性,决定了肿瘤治疗需要有的放矢。需要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MDT),为患者制定出个体化的最优治疗方案。目前MDT中会存在各执一词的现象,如果没有真正组合起来,就会造成过度诊断、过度医疗的问题。

      如何把人员完美组合,提高水平,这就是MDT的升级版2.0模式——从多学科到整合医学(MDT-HIM)。通过建立多学科整合诊疗团队,制定个体化整合诊疗方案,最终实现效益最优化的整合医学效果。


      问:中国抗癌协会在推动肿瘤早筛方面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樊代明:肿瘤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我们适时“划警戒线”,推动早筛早诊早治,将对实现健康中国癌症防控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癌症防控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以及每个公民、患者的共同参与。中国抗癌协会作为我国肿瘤医学领域的国家一级协会,一直把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作为协会的立会之基、发展之本。下一步将聚焦癌症“预防-早筛-诊治-康复”的热点话题和核心知识,秉承“全人-全程-全息”的整合医学原则和大健康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责任编辑:李伟伟 席威斌)

    原创文章,作者:科教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每日必读

    热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