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顾兴:因为老周 才有了我们的“爱心厨房”!
老周的故事
因为老周和他的妻子,才有了我们的“爱心厨房”,爱心厨房的诞生,是我们医者除了单纯的医疗以外,延伸出人文关怀的一个缩影;我们不只是治愈,要做的更多的是“关怀”。
老周在三年前诊断的“食管癌”,在陕西某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做的手术,手术后一直规律地化疗,前面还可以,但不幸的是3个月前出现了复发,并转移到气管上,出现了咯血。用了所有能用的方法——靶向、免疫、中药等等,一直看病的那家著名医院医生也束手无策了,建议他找一个就近医院对症处理就好了。因为家离胸科医院近,再加上抱着到专科医院再试试的态度,老周住进了我们医院。我们治疗后,咯血是很快停止了。
老周住院中最烦的事情,就是吃饭问题。老周是干部,妻子一辈子照顾他惯了,口味非常刁,不喜欢吃食堂的饭,就喜欢吃老伴包的饺子、面条。老伴心疼他,就要一次次请假回家给他做饭,熬汤熬粥再送过来。老伴来回跑也累得够呛。后来新冠疫情来了,医院里有严格探视制度,不允许陪人外出。老周就开始犯愁了,吃饭吃不好,怎么办呢?
老周老伴找到赵延军副主任,一番交谈后,赵延军萌生了一个念头:在病区里用一间房子,开办一个“爱心厨房”。
说干就干,赵延军教授开始测量房屋大小,定做放菜的架子,定制合适的冰箱、微波炉。那时,科室里为了开这个厨房,医护还经过了一番长时间的讨论:
“这个厨房开了后,会不会给病房增加很多油烟呢?”
“不会,我们写清楚告示,只能蒸、煮、用微波炉热饭,不能炒菜,这样就不会有油烟。”
“厨房开了后,大家伙的吃食都放在冰箱里,会不会因为吃食被别人拿走而家属之间吵架呢?”
“应该不会,一般家属都会自觉的;咱们先走着看着,实在矛盾多了咱们就装监控。”
“那我们最怕的就是做菜肯定会放刀子,如果刀具带进来了,如今这个时代,医闹事件那么多,刀子带进来了是不是会增加伤医的风险呢?”
这个问题确实是让大家都担心的问题,社会上伤害医护的事件时有发生,呼吁安检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强,我们在科室开设了厨房后,不可避免就会有刀具出现在病区,作为科室主任,确实很难去把控这个风险。
但是,可能是老周和他老伴想自己熬汤的那期待的眼神太热烈,也可能是我们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他的身躯日渐瘦弱的感受太强烈,最后我们讨论的结果是:“伤医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用真心待患者,患者和家属也不会故意去伤害我们的。”
老周当仁不让地成了“爱心厨房”的第一个顾客,他老伴买来芹菜、买来鸡肉和调料,经过一番巧手,一顿鸡汤饺子就诞生了。喝着鸡汤,吃着饺子,老周久违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后面,这间小小的厨房,就成了病友相聚的大本营,很多病人和家属都说来到这里,就有回到家的感觉。冰箱里塞满了吃食,饺子啊、馄炖啊、汤圆、鸡肉啊,等等,从来没有家属因为谁拿错了冰箱里的东西而争吵。他们这方小小的厨房里,默默地做着饭,聊着天。在这个小房间里,有最难熬的病,也有最美味的饭菜,最暖心的爱。
在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第九集《相守》的开头,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上午被确诊为癌症,那他中午会干吗?
答案是:吃饭。
多少人面对生死的态度,都在一碗饭里。
厨房人来人往,炉火不熄,汤味浓浓,芳香四溢。对许多患者家属来说,这份人情味和烟火气,是他们在亲人患病的重压下,难得的喘息和安慰。
在人生的艰难岁月里,在对抗疾病的漫长时光中,那些锅炉里沸煮的、蒸腾的,何止是饭菜,更是生命的气息和爱的证明。
有的病治不好,但让病人吃好,家属的遗憾就少一些。
而对患者家属来说,自己做饭,不打食堂的饭,并非为了节约费用,也不是说饭堂的饭真的就难以下咽,而是为了让自己所爱的人能吃到一口家的熟悉味道,让正承受痛苦的亲人能感受到自己的用心,也许是这件事更重要的意义。
我们看到有不会做饭的丈夫为了患病的妻子挽起袖子做起了包子,也有饭来张口的子女为患病父母学了煲汤……锅里沸腾的鸡汤,如同家属对病人的希冀,上下翻腾,却从未停歇。
当重病来临时,曾经依赖惯的开始独立,曾经被照顾的开始照顾他人,曾经不懂事的开始成长。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肺癌患者很多,对抗癌症,就像一场耗时耗力的长跑,需要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坚固的心理防线。“我一天到晚除了做饭宽心一点,在医院里面就像坐牢一样。”
做饭就是他每天放松自己的方式。日复一日,光阴在三餐中溜走,病房里的病友来来去去,对于他们来说,一起吃饭的地方,就是家。
就像华商报的报道一样:
住院的时候最怕什么?大多数患者反馈的最大问题就是吃得不好!为了让患者们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喝到自己熬的营养粥,西安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设立了“爱心厨房”,配备了微波炉、电饭煲、冰箱等设备,陪护人员自己动手做饭,冷藏的是食物,捂热的是患者的心。这里的医生用心为群众办实事。在病区楼道还添置了8套休闲桌椅,并放置了2个书架,象棋、购置了《家庭医生》、《读者》等书籍,整个走廊变成了文化长廊,中午、下午患者和家属在楼道散步,喝茶、看书,住院舒适性大大增加。
患者及家属称赞;“小小爱心厨房,解决了特殊病人的营养”。肺癌病人会反复住院,来的时候很多人又说:“哎,我又回来了!啊,某某医生护士,你又变漂亮啊!”这些暖心话让我们相信:我们所在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间。
在这个人间,有人选择善良,有人传递善良,有人在善良中获得勇气……所以,善良得以形成一个回环,将更多的爱扣在了一起。
人生无常,唯爱是永恒的底色。
原创文章,作者:科教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阅读:0
每日必读
-
旬阳桐木镇:核酸检测进工地,筑牢西康高铁建设“防疫墙”3月21日,旬阳市桐木镇组织卫生院6名医务人员,到中铁十九局集体有限公司西康高铁项目部,为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核酸...
-
李建宁:永远的陈忠实两次约陈老师写文章,是两种结果,一个是他熟悉的城市记忆,陈老师爽快应允完成;一次是在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之祖的字圣门...
-
樊代明院士:全球每4个肿瘤患者就有1个中国人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在郑州召开,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介绍说,肿瘤现在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尤其在中国,世界上每...
-
西安工业大学举办2024年新专业发布会6月21日,西安工业大学2024年新专业发布会,在新能源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本科生院主办,新能源科学与技术...
-
安商智库创始人李伟伟主持陕西省赢天下企业交流协会换届大会2024年6月25日,陕西省赢天下企业交流协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西安天品盛宴主题宴会城(百寰国际店)举行。安商智库创始人...
-
习近平说,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
-
张海李元博等28多位名家助力十四运书法捐藏品鉴会举行为迎接即将在陕西启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8月29日,“线条之美 助力全运——2021第十四届全运会百幅书法作品...
-
陕西阳光慈善发展中心应邀参加岐山县"扶贫助学、真爱相融”助残捐赠活动5月14日,风和日丽,阳光灿烂。在全国第31次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由岐山县教育体育局、县残联丶县关工委慈善协会主办,县特...
-
陕西印发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7月7日,省教育厅印发《陕西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2023年秋季学期开始施行。
-
西安东方职业高级中学与青卓美育签约共建美术特色示范院校2023年7月18日,西安东方职业高级中学与西安青卓美育共建美术特色示范校(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东方职高会议室隆重开幕。...
-
会“算账”的第一书记恰好乡村振兴轮换第一书记,王典根主动请缨。有人劝他不要去,说脱贫工作都结束了,去了也没有意义,到村上就是辛苦受累。他...
-
陕西在线举办“贯彻二十大精神·开创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研讨会“张培合会长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坚定全民文化自信,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未来,陕西...
热门活动
热门话题
热门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