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后的研究生“人生大考”有人发烧坚持有人退出
杨歆曼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 宇
12月26日早晨7点,大四学生刘欣怡像往常一样醒了过来。“本想睡到自然醒,现在却清醒得还能背书。”
过去一段时间的研究生备考经历对她来说“充满了奇幻的感觉”,只有坐到考场上、摸到试卷的那一刻,才有尘埃落定的心安。
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如期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474万。作为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的第一批研考考生,她清楚自己面临的“大考”自始至终都不只是一场常规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12月17日,《湖北省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防疫须知及有关提示》发布后,刘欣怡看到校园互助群里的求助信息一直在刷屏。按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的要求,省内所有考生需在12月19日8时至17时完成抗原检测或个人单管核酸检测。
然而12月以来,当地抗原检测试剂盒需求骤增,一度出现“一盒难求”的情况。校医院无法提供单管核酸服务,考生出校做核酸检测又担心有途中被感染的风险。
刘欣怡有些慌了,随即在朋友圈求助,不久后,她收到一位老师送来的试剂盒。后来她才知道,那位好心的老师将自己仅剩的两盒抗原检测试剂都给了考研的学生。
12月18日,刘欣怡所在高校紧急采购的一批抗原检测试剂盒到货,分发至各学院考研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手中。
有人最后一门考试退出
“临近考试,想得最多的是赶紧考完。备考的过程很痛苦。”武汉某高校大四学生张月说。她的宿舍曾因核酸混检出现问题,封控了5天左右。为了不影响室友休息,她尝试在宿舍楼道里背书,然而“那种寒冷是钻心的”,只有回到宿舍里靠着低效的复习度过封控时期。
12月19日上午,张月自测抗原结果显示“阴性”,下午4点却开始头疼、发烧。直至考前一天,她仍然肌肉酸痛,喉咙像“吞刀片”一样难受。
12月24日晚,坚持考完公共课的张月决定不再参加12月25日的专业课考试。同宿舍两个新冠阳性的室友,也缺席了12月25日下午的考试。对于中途弃考,她们3人谁都没多提。
张月接下来打算备考公务员和教师资格证考试,“如果能直接找到心仪的工作,就不考虑这些了。但是以秋招(秋季招聘——记者注)的竞争压力,大概率还是要去考公的”。
张乐甜决定弃考后,在微博上说自己“是个胆小鬼”。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她发烧、咳嗽不断,“咳的时候整个肚子都在用力,没法入睡”。去年考研前一个月,她因家庭变故选择了弃考,今年抱着“什么也不能影响我”的心态再战。第一志愿院校于10月份出的考试大纲换了三本参考书,她临近崩溃,咬咬牙继续复习。为了推迟生理期,她还提早吃了黄体酮。
然而在12月22日,张乐甜再次决定弃考。两次有始无终的备考经历,让她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考研这条路。“经济复苏的时候,我想在家乡开一家米线店。我喜欢吃米线。”张乐甜说。
发着烧坚持到了最后
距考试还有不到两天的时候,陈友心发烧至38.6摄氏度,她的妈妈临时买了火车票到武汉陪考。
高考填志愿时,陈友心听从父母建议选择了日语专业。她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报名日语语种的全国性能力测试,中途有两次考试都受疫情影响而取消。
今年7月,陈友心放弃了本专业的备考,选择了自己当年的“初心”——考研热潮中的一个内卷专业。她不敢懈怠,每天高强度学习十几个小时。12月22日,每天都在担心病毒降临自己头上的陈友心“还是中招了,太难受了”。
和父母商量过后,她还是决定坚持到考试的最后一刻。如果结果不如意,明年再来一次。
考试当天,陈友心仍然持续发烧。生理上的不适不可避免,只能让自己尽力专注答题。12月24日晚,她躺在床上等待退烧的时候,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备考过程,总觉得完成了考试,才能不留遗憾。12月25日下午6点,她给关心自己的朋友回消息:“考试还可以,总算结束了。”
杨启明是武汉一所高校的医学生,一直注意各方面的防护,然而考前几天还是发烧了,接着浑身疼痛、咳嗽、鼻塞。
“发烧了可以退烧,咳嗽了大不了就咳,但两个鼻孔像被水泥堵住了,折磨人。”她说。为了在考试前尽快解决鼻塞的问题,她在网络上专门搜索“通鼻小技巧”,挨个儿尝试,然而没有作用。
考试那两天,杨启明仍然咳嗽、鼻塞,整个考场都是咳嗽声,“我已经幸运多了,有的同学考试中还发着烧”。考完最后一门,她的鼻子突然恢复通气。她觉得这是个好的象征。
在12月26日回家的火车上,杨启明和朋友聊天时发送出一个“小羊”的表情包,立即撤回了消息,“这个寓意不好”。
(受访者均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武汉12月26日电
原创文章,作者:科教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阅读:0
每日必读
-
各界大咖汇聚西安高新钱学森第二小学,共筹新时代教育发展事业4月29日,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应用咨询工作委员会、钱学森班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期钱学森...
-
回音百年,沧海桑田!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从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到星星之火的革命之路,从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
-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校友会成立 金新康当选首届会长2018年3月23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校友会成立大会,在西安白鹿原校区举行。陕西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会长、陕西森弗天...
-
张富清老英雄一路走好讣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称号获得者、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最美奋斗者”张...
-
"书法名家手拉手"李元博现场指导国际友人书写“中国”“吉祥”2月27日,由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同西安曲江艺体中心联合举办的“艺体存真——首届书法名家手拉手现场创作展”在西安艺体...
-
习近平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 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八月的塞罕坝,林海苍翠连绵。林场始建于1962年。近60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
-
光明日报:弘扬君子文化传承家国情怀在钱念孙看来,当代中国社会,虽然家与国的形态及关系与悠远的古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
-
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 多部门合力“护航”人民网北京6月2日电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了解到,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78万,比去年增加7万。日前,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国...
-
樊代明院士当选世界整合肿瘤学会主席11月14日—17日,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聂勇战教授主持开幕...
-
张华勤作品鉴赏:心中有家国,人生永青春作者张华勤,河南南阳人,1947年7月生,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参过军,当过警察,曾任人民公安部陕西记者站站长。退休后...
-
诗意中国,“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5月9日,村民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水尾镇大树林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插秧。农历四月,初夏时节,农民忙着种桑养...
-
第24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试开园12月17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览。当日,第24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迎来试开园。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12月17日,游客...
热门活动
热门话题
热门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