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后的研究生“人生大考”有人发烧坚持有人退出
杨歆曼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 宇
12月26日早晨7点,大四学生刘欣怡像往常一样醒了过来。“本想睡到自然醒,现在却清醒得还能背书。”
过去一段时间的研究生备考经历对她来说“充满了奇幻的感觉”,只有坐到考场上、摸到试卷的那一刻,才有尘埃落定的心安。
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如期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474万。作为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的第一批研考考生,她清楚自己面临的“大考”自始至终都不只是一场常规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12月17日,《湖北省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防疫须知及有关提示》发布后,刘欣怡看到校园互助群里的求助信息一直在刷屏。按湖北省教育考试院的要求,省内所有考生需在12月19日8时至17时完成抗原检测或个人单管核酸检测。
然而12月以来,当地抗原检测试剂盒需求骤增,一度出现“一盒难求”的情况。校医院无法提供单管核酸服务,考生出校做核酸检测又担心有途中被感染的风险。
刘欣怡有些慌了,随即在朋友圈求助,不久后,她收到一位老师送来的试剂盒。后来她才知道,那位好心的老师将自己仅剩的两盒抗原检测试剂都给了考研的学生。
12月18日,刘欣怡所在高校紧急采购的一批抗原检测试剂盒到货,分发至各学院考研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手中。
有人最后一门考试退出
“临近考试,想得最多的是赶紧考完。备考的过程很痛苦。”武汉某高校大四学生张月说。她的宿舍曾因核酸混检出现问题,封控了5天左右。为了不影响室友休息,她尝试在宿舍楼道里背书,然而“那种寒冷是钻心的”,只有回到宿舍里靠着低效的复习度过封控时期。
12月19日上午,张月自测抗原结果显示“阴性”,下午4点却开始头疼、发烧。直至考前一天,她仍然肌肉酸痛,喉咙像“吞刀片”一样难受。
12月24日晚,坚持考完公共课的张月决定不再参加12月25日的专业课考试。同宿舍两个新冠阳性的室友,也缺席了12月25日下午的考试。对于中途弃考,她们3人谁都没多提。
张月接下来打算备考公务员和教师资格证考试,“如果能直接找到心仪的工作,就不考虑这些了。但是以秋招(秋季招聘——记者注)的竞争压力,大概率还是要去考公的”。
张乐甜决定弃考后,在微博上说自己“是个胆小鬼”。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她发烧、咳嗽不断,“咳的时候整个肚子都在用力,没法入睡”。去年考研前一个月,她因家庭变故选择了弃考,今年抱着“什么也不能影响我”的心态再战。第一志愿院校于10月份出的考试大纲换了三本参考书,她临近崩溃,咬咬牙继续复习。为了推迟生理期,她还提早吃了黄体酮。
然而在12月22日,张乐甜再次决定弃考。两次有始无终的备考经历,让她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考研这条路。“经济复苏的时候,我想在家乡开一家米线店。我喜欢吃米线。”张乐甜说。
发着烧坚持到了最后
距考试还有不到两天的时候,陈友心发烧至38.6摄氏度,她的妈妈临时买了火车票到武汉陪考。
高考填志愿时,陈友心听从父母建议选择了日语专业。她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报名日语语种的全国性能力测试,中途有两次考试都受疫情影响而取消。
今年7月,陈友心放弃了本专业的备考,选择了自己当年的“初心”——考研热潮中的一个内卷专业。她不敢懈怠,每天高强度学习十几个小时。12月22日,每天都在担心病毒降临自己头上的陈友心“还是中招了,太难受了”。
和父母商量过后,她还是决定坚持到考试的最后一刻。如果结果不如意,明年再来一次。
考试当天,陈友心仍然持续发烧。生理上的不适不可避免,只能让自己尽力专注答题。12月24日晚,她躺在床上等待退烧的时候,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备考过程,总觉得完成了考试,才能不留遗憾。12月25日下午6点,她给关心自己的朋友回消息:“考试还可以,总算结束了。”
杨启明是武汉一所高校的医学生,一直注意各方面的防护,然而考前几天还是发烧了,接着浑身疼痛、咳嗽、鼻塞。
“发烧了可以退烧,咳嗽了大不了就咳,但两个鼻孔像被水泥堵住了,折磨人。”她说。为了在考试前尽快解决鼻塞的问题,她在网络上专门搜索“通鼻小技巧”,挨个儿尝试,然而没有作用。
考试那两天,杨启明仍然咳嗽、鼻塞,整个考场都是咳嗽声,“我已经幸运多了,有的同学考试中还发着烧”。考完最后一门,她的鼻子突然恢复通气。她觉得这是个好的象征。
在12月26日回家的火车上,杨启明和朋友聊天时发送出一个“小羊”的表情包,立即撤回了消息,“这个寓意不好”。
(受访者均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武汉12月26日电
原创文章,作者:科教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阅读:0
每日必读
-
“东航之花”张晓莉荣任安康市安商总会宣传大使侧记“因此,我建议把《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张晓莉荣任安康市安商总会宣传大使》标题,换成《东航之花张晓莉荣任...
-
张海李元博等28多位名家助力十四运书法捐藏品鉴会举行为迎接即将在陕西启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8月29日,“线条之美 助力全运——2021第十四届全运会百幅书法作品...
-
“泸康杯”首届汉水流域赏石文化节在安康举行此次赏石文化节汉江奇石精品展,以“看龙舟、赏奇石,汉江美石醉安康,人文安康韵华章,传承中华赏石文化,共铸汉江奇石辉煌...
-
李伟伟深夜为安康律师史鹏颁发科教网首席法律顾问聘书2021年3月2日,科教网创始人、西安四为科技集团总裁李伟伟先生,深夜前往位于安康市汉滨区文昌南路的陕西恒典律师事务所参...
-
80后徐浩接任西安安康商会会长 捐赠100万元会费已到账陕西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陕西省慈善协会终身名誉会长、西安安康商会终身荣誉主席徐山林,为徐浩会长授牌并总结讲话。他高度...
-
汉滨区周嵘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同获“医生云奖” 全国区县唯一10月14日,2021第四届医生云大会:医学智慧数字化产品MedBrain应用成果发布(以下简称“大会”)在宁夏银川隆重举行,大会...
-
陕西省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发布5月10日上午,陕西省教育厅印发《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分义务教育和普高招生...
-
联邦口腔双博士院长邓邦莲荣任安商总会副会长6月13日,安康市“归雁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暨安商总会成立大会在安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安康市人民政府主办...
-
著名作家曾德强撰文:《我以书法作公益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安康市慈善协会志愿者、科教网文化顾问曾德强:做公益是不记报酬、不...
-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精读巡讲在津收官,樊代明院士讲话一部指南,数千名专家编写,数千名专家巡讲,百余位院士点评,累计观看人数上亿,既具体落实了党中央“健康中国”战略,也是...
-
“大秦之水”独家赞助电视剧《逐梦蓝天》在央视一套开播7月27日,由“大秦之水”独家赞助的首部以航空工业为主题的电视剧《逐梦蓝天》(原名《中国制造》)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爱奇...
-
人民日报: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文学家艺术家“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以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仗剑远游时写下的诗句,勉励广大文...
热门活动
热门话题
热门榜单
- 01 “东航之花”张晓莉荣任安康市安商总会宣传大使侧记
- 02 张海李元博等28多位名家助力十四运书法捐藏品鉴会举行
- 03 健康中国行动优秀故事征集活动启动 《健康中国观察》杂志主编柴广翰圆桌对话
- 04 80后徐浩接任西安安康商会会长 捐赠100万元会费已到账
- 05 致敬:陕西一农民河里掏到鎏金铜蚕 借50元路费捐给历史博物馆
- 06 人民日报: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文学家艺术家
- 07 习近平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 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
- 08 张伯礼院士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
- 09 “泸康杯”首届汉水流域赏石文化节在安康举行
- 10 李伟伟深夜为安康律师史鹏颁发科教网首席法律顾问聘书